《挽明》

正文 第三卷 帝国之路_第187章 出关

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

梅思沃尔德抵达遵化之后,就在自己的日记中记录到,“从卢龙往西,北中国的地貌就从平原变成了丘陵和连绵不绝的高耸山脉,这让我仿佛来到了苏格兰。

不过比起从英格兰到苏格兰那条糟糕的道路,有些地方甚至都不能称之为道路,从卢龙往遵化的道路却是一条宽敞而平坦的大道,即便是最狭窄的地段,也可容纳两辆四轮马车并行。

中国人在修建道路的时候,尽最大可能的利用了山谷、河流这些有利地形。他们并不是以两地之间最短的距离来修建道路,而是以最为平缓的坡度来设计道路,这使得行人和车辆在旅行中获得了最大的舒适程度。

在整个中国,这种由国家出资建设的道路,几乎比比皆是,而这种联通各地道路的好处,也是显而易见的。降低了货物运输的价格,促进了各地商业的发展,也让王国的政令迅速的到达了地方长官的手中…

从卢龙到遵化的旅行,虽然道路相当的平坦,但是每天接近25英里的行进速度,这已经不再是一场旅行,而是一场急行军了。

即便是像我这样常年在外奔波的人,到了第四天的时候,也已经感觉双腿就像是绑上了两个铁球,沉重的难以正常行走,只能一步步的往前挪了…

明国皇帝是一位年轻人,比我们的国王陛下还小了11岁,但是在我看来,他似乎比我们的国王更为成熟一些。起码这位皇帝陛下还知道要保护中国的海上利益,而我们的国王却只想着从船主的口袋里掏钱。

作为第一个向公司表示善意的中国皇帝,我以为公司今后在远东能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,并获得同荷兰东印度公司相等的贸易利益,将会取决于我们同这位皇帝陛下之间的友谊。

这位年轻人现在才不到20岁,即便是以最不乐观的估计,他也会有20年以上的执政时间。是以,赢得并维持和皇帝陛下的友谊,将会给公司带来长远的利益。

想要赢得这位年轻皇帝的友谊,首先就是要了解他。很遗憾的是,虽然我已经同皇帝陛下接触了一年时间,但是却依然不敢断言了解他,就如同我到现在为止,依然没有对中国有一个基本的概念一样。

当然,这也同中国的皇帝深居简出难以接近有一定的关系。和我们自由的国王陛下不同,按照中国的文化,皇帝陛下不能轻易的离开居住的城中城堡,据说大多数中国的皇帝,一辈子出过的远门,大概就是前往皇家陵园祭祀先祖的旅行。

不过我们这位年轻的皇帝陛下,似乎对这样的传统并不十分尊重,他总是能够绕过廷臣的劝谏,而自行其事。这也是现在我能陪伴皇帝参加军事演习的原因。

在参与这场中**事演习的途中,我也得到了一个近距离观察皇帝的绝妙机会…

我虽然不清楚年轻的陛下能不能够治理好这个庞大的国家,但是通过这四天的急行军,我认为陛下如果带领军队作战的话,一定会是为不错的统帅。

我之所以会这么说,是因为在行军的途中,陛下始终没有放弃骑马行进,躲到队伍中的空马车内休息。即便是他每次下马时双腿一瘸一拐的,他都没有放弃自己的决定。这种坚韧的品质,即便是在我国的贵族之中也很是少见了。

除此之外,陛下身上还有着一种能够感染他人的热情。在这位皇帝陛下的侍卫中,有不少是出身于中国的贵族家庭,他们在这种急行军中的表现,甚至还不及皇帝陛下自己。

在行军第三、第四天,就有不少体质较弱的侍卫因为过于疲惫,不是从马上摔了下去,就是根本难以上马。

皇帝陛下并没有粗暴的采用军法处置这些侍卫,而是让一些过于疲惫的侍卫轮番在队尾的辎重马车上休息,他自己不断的跑前跑后对侍卫们进行鼓励。

仅仅是这样一些小花招,整只随行的侍卫军队就恢复了不少士气,当我们抵达遵化城下时,除了躺在马车上的十多名伤员,其他人一个不少…”

在梅思沃尔德奋笔疾书的时候,朱由检也和参谋、将军们讨论出了一个决定。赵率教等蓟州镇将领的建议被采纳了,原本总参部制定的演习计划被修改了,统一在堡子寨附近进行的演习,现在分成了三个小型的演习计划。

堡子寨、三屯营及滦河上游热河岔口处,作为三个演习的场所。堡子寨这里的演习由茅元仪主持,三屯营这里由赵率教主持,而最后一处原本应当由周三畏来主持。

不过崇祯却在这个时候表态,要亲自前往关外主持,此外他还要顺便看一看,关外移民同当地蒙古部族的关系如何,热河岔口处的要塞修建状况。

崇祯的理由非常的充分,会上的参谋和将领只是含糊其辞了一番,就认同了皇帝的命令。茅元仪觉得,皇帝跑去热河总好过跑去山海关外安全。

毕竟在一年来的经营下,热河以西,哈喇青城以南的区域,已经被出关的汉人移民和忠诚于大明的蒙古部族所控制。后金控制下的蒙古部族,已经退到了靠近大凌河上游的龙山地区。

从遵化城到周三畏筑城的热河岔口,大约有220余里地,中间设置了7个兵站。从热河岔口到密云北面的古北口,间距180余里,中间设了5个兵站。

从遵化到古北口虽然相距300余里,但道路大多在燕山之中,艰险难行。反倒不及从热河岔口周转一下,更容易行走。因此当周三畏在热河岔口筑城之后,从两地出关的商贾,很快就喜欢上了这条由兵站保护的道路。

热河岔口的这座西式城堡虽然只是刚刚出现了一个轮廓,但是驻扎在这里的800明军和附近的五个汉人屯垦村子,使得大明牢牢的控制住了这一地区。

自永乐帝撤大宁卫之后,大明的势力再度深入到了这一地区。而从热河岔口到丰镇,沿着长城一线的关外地区,成为了明国对草原游牧民族的第一道防线。

站在热河岔口丘陵上的周三畏,一边眺望着南方的道路,一边也在思索着,皇帝亲临热河岔口的用意。

作为陆军军官学校的高材生,他在热河岔口待的越久,便越明白此地对于大明的重要性。在热河岔口修筑城堡,不仅仅在于将北京的防御圈向北前进了近200里,也使得从此地南下的游牧民族,在没有拔除这个要塞之前,就不能直接进攻长城,否则就会被明军截断后路。

除了以上的好处之外,当明军驻扎在热河岔口之后,从此地到古北口,到遵化的地界,就等于是完全纳入了明国的掌握。热河北面是高原地区,热河以南以丘陵为主,但热河以南能够开发出来的耕地,也不下于20万顷。

和关内已经过度开发的土地相比,关外的土地除了放牧之外,基本还处于原始状态。这里的土地肥力还算不错,只要挖掘出输水渠道,就能开发出成片的良田来。

仅仅是现在关外数十个移民村子,本地的蒙古部族已经越来越表现出向大明靠拢的倾向。如果能够再移民个十几万人,那么这处以游牧为主的区域,恐怕很快就会变成定居农耕为主的地区了。

一旦汉人的数量和此地的蒙古族人口持平,那么这块地方就会成为没有长城的长城防线。在热河身后的长城,也就成为了内地。

对于皇帝的到来视察,周三畏是心怀兴奋,也有几分不安。兴奋是在于,他希望自己这一年来的努力能够得到皇帝的认可。不安则是,在目前的状况下,移民屯垦和修筑城堡、设立兵站,维护道路,都是极为庞大的投入,而获得的经济收益,不过是一些过路商贩的税收,投入和产出看起来极为悬殊。

周三畏极是担心,皇帝看到了庞大的支出之后,会打退堂鼓。现在这些项目一旦进行缩减,对于热河的驻军来说都是一场灾难,也会极大的打击那些,依赖和热河驻军交易的蒙古部族。

就在周三畏左思右想的时候,他所眺望的道路上终于出现了尘土和军队的旗帜。

同卢龙赶往遵化的急促不同,从洪山口出关之后,朱由检就放缓了行军的速度。虽然他这次出关带的全是骑兵部队,近卫一师的2个团,新军第一骑兵师的2个团,忠义八旗约800人,御前侍卫250人,锦衣侍卫150人,辎重部队若干,总计大约五、六千人马。

在朱由检的命令下,这只在关外看起来已经相当庞大的军队,以每日三十余里的速度前进着。每到一处宿营地,朱由检都会下令把附近的屯垦村子长老和蒙古部族的首领召来,同他们喝酒饮宴,似乎他这次只是出来游玩的一般。

除了喝酒饮宴之外,朱由检还令这些村子里的汉人和蒙古部族推出最出色的勇士和猎手,同自己的近卫进行比较武艺,不管输赢都给予了赏赐。其中最为出色的一些勇士,被崇祯直接下令录取为了自己的侍卫。

仅仅三日功夫,大明皇帝在草原上挑选勇士作为御前侍卫的消息就传播了出去。一时之间,各个蒙古部族中不甘寂寞的少年们,都纷纷骑上坐骑向着崇祯的队伍赶了过来,蓟州关外一时之间热闹非凡。

阅读挽明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(www.rexuexiaoshuo.com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

其他热门小说

挽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