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994年)
进入新的一年,王家整个的就像开挂了一样,好事接连不断。有几件事情值得浓墨重彩好好书写。
以时间先后为序,先说王建好。
上个月,王建好参加了美国政府奖学金项目的选拔考试,并且成功被录取。
出国留学,这是王建好自上大学以来就有的梦想,也是这几年一直不断努力的方向。她甚至为此而付出和放弃了许许多多,其中包括了个人感情,以至于到现在都没有动心思找男朋友。
但总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,她的这个而梦想却一直不曾有实现的机会。
一提起留学生,国内的人总会下意识地联想起刚刚过去一年中大火的电视连续剧,《北京人在纽约》。
事实上也是如此。
一直以来,“留学生”这个群体对中国人来说是头顶光环的。
改革开放,很多中国人渴望走出国门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当时国内兴起了一股出国留学的热潮。有不少年轻人近乎痴狂地背诵单词,就是为了能抓住有限的机会走出国门,成为留学生。
不可否认,这其中的一些留学生学成归国后,对当时的经济、科技和文化发展都起到重大作用。
而普通老百姓出国留学的途径,只有两条。
一批是“公派”。由国家出面,向外国,主要是美国取得奖学金。所以留学目的地国一般首选美国,而学子从学的范围则首选科学技术。
但是当时来自外国的资助少,造成选拔竞争非常激烈,最后能被选派的一般都是菁英。
可以说,早期的公派留学生,基本上是一种不充分竞争下“无奈”的精英留学。他们原本就是各个单位的“培养对象”,公派出国不愁学费,更不担心生计,只要好好地“保质保量”把书念完拿到学位,回国后往往都能“更上一层楼”,不出意外多半都将成为各行各业的栋梁。
与此同时,也有“自费”的,并且人数更多。这些人一般是读完大学,但学业水准够不上公派资格,也不可能自己申请取得美国大学的奖学金。
自费出国留学的最大难点是取得“经济担保”。那只是个名义上的担保,但已经在美国的亲友对此事有相当考虑,所以实际上自费出国留学生只要能取得比较“殷实”的担保,就能够取得签证。然后,打工谋生两年、攒了钱再去读研究生。
美国的经济实力世界第一,他们那时不屑把教育看作一种产业。而其他一些英语国家,则已开始发展它成为一种经济产业。
关于这一时期的留学生,后来有人还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规律:890年代的留学较有成就之人士,多半来源于普通家庭。
为什么大部分留学生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,却培养出那么多佼佼者?
究其原因,有人认为,要归功于那个年代普通子弟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比较多。
对普通家庭而言,80年代是高等教育可以梦想成真的黄金年代。总体导致普通子弟负笈海外的基数也相对较大。当然普通子弟,每向上踏一步,都是努力得来,也只能靠辛勤去赢得更多的成就,这样的经历决定在机会较平等的前提下,更能够把握机会,如锥在囊,脱颖而出。
<ins ss="adsbygoogle" style="disy:block" data-ad-client="ca-pub-4121986937661579" data-ad-slot="1016693305" data-ad-format="auto" data-full-width-responsive="true"></ins>
(adsbygoogle =|| ).push({});
阅读浦江东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(www.rexuexiaoshuo.c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