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挽明》

正文 第二卷 拂晓之晨_第328章 宗室改革

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

楚王朱华奎愿意奉献出一半的财产用于陕西赈灾?如果说这话的不是皇帝本人,黄立极是绝对不会相信的。

朱华奎出生于隆庆二年,万历八年继楚王位,万历三十一年,楚王府一位宗人朱华趆,指朱华奎及其弟弟宣化王朱华壁不是楚恭王的儿子。朱华奎是恭王妃王氏兄长王如言之子,而朱华壁是王如言家人王玉的儿子。朱华趆从其妻即王如言女儿口中得知,令楚王府阖家哗然,是为伪楚王案。

但是朱华奎收买了当时的首辅沈一贯,将朱华趆夫妇被废为庶人,禁锢于凤阳。附和他的宗人朱蕴钫等多人,或罚减俸禄,或革爵幽禁;王府两名仪宾则永远戍边充军。

而就在刚刚成功翻案的同时,朱华奎便骄横的指使手下将与自己结怨的湖广巡抚赵可怀殴打致死,而此后关于朱华奎在封地贪横不法的事迹便时不时的传进了京城了。

现年60岁的朱华奎,贪财好色就算是在藩王中也是出了名的。楚宗一脉人数超过3000,出了一个亲王,六个郡王,其他都是将军、中尉封号。楚宗一脉的宗室俸禄一年近30万石,其中大头都被郡王以上的宗室瓜分了,将军以下的宗室甚至连温饱都解决不了。

但是朱华奎坐拥数万亩田地,王府积蓄无数,也没见他拿出一点来救济下自己的同宗血脉,却只顾着自己花天酒地的生活。

是以崇祯说楚王主动拿出一半财产用来救济陕西灾民,黄立极是打心眼里也不相信的。不过最近京城传的沸沸扬扬的,不就是伪楚王案再审一事么。

朱华趆夫妇、朱蕴钫等楚宗宗室再次提起了,朱华奎非旧楚王血脉的控诉。而诡异的是,刚刚接任宗人府宗人令的福王,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,真的接了这个案子。

要知道,伪楚王案现在已经不是一件单纯的假冒宗室血脉的案子了,而是牵涉到当年朝中党争的政治案件。替伪楚王翻案,无疑就是在替东林党张目。和东林党人视若仇敌的福王,居然会接下这个案子,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。

就在黄立极还在思索楚王愿意捐钱一事时,朱由检对他继续说道:“湖广一地乃是封藩重地,大明宗藩的40%都受封在此。

此次楚王能够以身作则,行此善事实在是值得嘉奖。但是伪楚王一案说到底还是宗室人口繁衍过快,而封地产出有限,导致虽然都是宗室子弟,但是有的人是锦衣玉食,有的人却是三餐不继,财富分配过于悬殊所致。

朕觉得对于宗室赡养制度的改革也必须要提上日程来,朕也同楚王商议过,决定先拿楚宗作为试点。

宗室爵位,分亲王、郡王、镇国将军、辅国将军、奉国将军、镇国中尉、辅国中尉、奉国中尉八等,六世之后则永为奉国中尉。生为宗室,不得习四民之业,只能坐食宗禄,也无四处走动的权力。

朕以为,昔日祖宗过于爱惜子孙,使得今日之宗室子弟不是养成了废物,便是成了井内之囚。我大明开国至今还不到300年,但是天下宗室就已经超过了20万人,就算大明既无外患也无内乱,几代之后也一样养不起这么多宗室子弟。

君子之泽不过五世,这大明宗室的身份难道真的可以子子孙孙无穷尽的保持下去?朕看不见得。大明宗室的赡养制度,今天已经到了不得不改,也不能不改的紧要关头了。”

对于崇祯对他解释为什么要改革宗室赡养制度,黄立极其实心里是一点都不抵触。对于现在大明宗室制度的弊端,历代文官们都看的很清楚,想方设法压缩宗室的俸禄手段,文官也没有少干。

事实上从正德皇帝开始,历任大明皇帝都注意到了宗室问题,但是没有那个皇帝敢真正提出一个一揽子的解决方案,彻底对宗室赡养制度提出改革的。一来怕激怒了天下宗藩,败坏了自己的名声;二来便是每一任皇帝都有自己的子孙要分封,他们总不能一边削藩一边封藩,这显然是不合常理的。因此最终还是不了了之了。

现在大明宗室一年岁俸要八百万石,虽然在文官的克扣下,宗室大约只能拿到5、6百万石。但这已经是一笔相当庞大的支出了,大明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就在2600万石左右而已。何况这些大明宗室除了消费社会财富之外,对大明没有任何贡献,对大明来说就是纯粹的负担。

如果崇祯能够剥离掉一年八百万石的支出,起码国库就宽裕了许多,他这个大明的管家也就好当多了。因此黄立极沉心静气的听着,崇祯究竟是如何下决心处置这个宗室问题的。

朱由检心无旁骛的继续说道:“…都是太祖血脉,朕以为既然要优待宗室,那么好处就不能被几个亲王、郡王都吃了去。

首先要改革的,是按照等级发放固定宗禄的方式。第一朝廷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粮来贴补,源源不断的繁衍出来的宗室人口。

因此朕打算取消楚宗上下所有人的固定俸禄,而改为朝廷一年给予楚宗25万石的粮食或价值相当的货币。

这笔钱粮在楚宗内部如何分配呢,朕的打算是这样的,未满18岁和年满60岁的宗室,每人每月可以领取3石粮食。另外未满18岁的宗室子弟,还可以获得每月1石半的学习经费。年满60岁的宗室,则可以获得每月2石的养老看病费用。

至于18岁-60岁之间的宗室,三年内每人每月领取3石粮食,接下来二年减半,五年之后不再发放任何补贴。

郡王以下都必须学习一门四民之业,废除对于宗室禁止出行和从事四民行业的禁令。郡王以上则悉听尊便,朝廷不予勉强。

另外,楚王将会拿出50万两白银成立楚宗基金会,专门用于赈济楚宗生活困难的老弱病残。基金会的资金将会由中央银行代管,每年所得收益将会交由楚王进行分配使用,宗人府从旁监督。每年朝廷拨付楚宗钱粮有多余的,也会直接投入到基金会中去。”

黄立极略略有些失望,朝廷每年还要拨付楚宗25万石粮食,这看起来好像并没有节省多少资金。不过他转头一想,这倒是完全固定下了今后楚宗的宗禄,比以前含糊不清的潜规则要好的多。

犹豫了半天,黄立极开口回道:“陛下刚刚说的方法的确很有道理,但是各地宗藩会不会上书反对呢?按照陛下这宗室改革法,亲王、郡王受到的损失最大,而郡王同中尉之间的宗室也失去了旱涝保收的宗禄,他们未必不会闹将起来啊。”

朱由检轻轻的摇了摇头说道:“这虽然是朕的想法,但朕可没有强迫楚宗的意思,楚王会同朱华趆、朱蕴钫等楚宗宗室一起返回湖广,召开楚宗宗室大会讨论此事,然后他们会把大会的决议上书朝廷,朕不过是顺天应人罢了。

至于其他宗藩,且让他们跳一跳。他们不跳出来,朝廷怎么知道,有那些宗藩是忠于大明的,还是对朝廷离心离德的。”

听着崇祯意味深长的话语,黄立极委实是无话可说。不过他倒是明了了一件事,袁礼卿这次弹劾许显纯、杨所修的行动,大约是要无疾而终了。

当黄立极同崇祯在乾清宫上书房长谈的时候,十王府一所挂着大明中央银行总部牌子的大宅院内,也正秘密的召开着一场关于金融政策的会议。

往日热闹不已的院子里,今日却显得人马稀落,大部分上门商谈业务的商人都被引去了别地。占地面积广大的宅子里,倒是处处布满了警卫,俨然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。

在这所宅院的后院花厅内,户部左侍郎王家祯、户部金融司的官员及中央银行、山西银行、交通银行近20名代表,正在召开关于黄金兑换法案的会议。

这个会议已经召开了三天,而会议的主题也从原本的黄金兑换法案讨论变成了,现在的大明货币流通法案讨论。

连续三天被关在这所宅院内开会,让王家祯和几名户部官员都感觉非常疲惫,但是与会的三大银行的代表们,却变得越来越有精神了。

作为户部尚书以下的第一人,王家祯的权力却没有外人看上去的那么大。并不是他个人的能力不行,实在是现在的户部尚书郭允厚太得崇祯的信任了。

如果是以往,王家祯其实并不会很在意这种事情,郭允厚再得陛下信任,他也不能老霸着户部尚书的位子不放吧。

更何况他既然已经做到了户部左侍郎的位子,就算不能接任户部尚书,也已经有资格出任其他各部出现空缺的尚书位子了。

对于以往的大明官员来说,担任什么官职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有没有入过翰林院,有没有足够的资历和背景,能不能时常见到皇帝,简在帝心。那么飞黄腾达也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。

但是近时不同往日了,官制改革之后,崇祯对于官员的履历和业绩非常的重视,反倒是对于官员的品德并不怎么在意。

而六部之间也明显出现了看不见的隔阂,现在吏部提升官职的第一要求,就是有没有相关工作的经验。

跨部门调任的事已经相当罕见了,跨部门调任主官更是必须要得到崇祯的亲自认可。而按照最近的经验,以往跨部门调任是高升半级或一级,但是现在却基本是平调或是降低半级。

也就说,王家祯想要再进一步,还是接郭允厚的班最为可行,而户部尚书直接入阁,更是让他不愿意走其他道路了。

但是郭允厚是一个很喜欢揽权的上官,在他手下王家祯基本找不到什么重要的事可做。

没有功绩就入不了崇祯的眼里,这一点他倒是非常清楚,因此好不容易弄到了一个主持黄金兑换法案的会议时,他便高度重视了起来。

首先他发布了命令,禁止参加会议的人员中途离开,避免过早的向外面泄露会议的内容,给国库带来损失,也给户部带来压力。为此他还不惜借了中央银行的地方,这样开会的时候连户部官员都传递不了消息出去。

阅读挽明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(www.rexuexiaoshuo.com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

其他热门小说

挽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