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厨子的平淡生活》

第10章 培训学习

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

二零一零年,省城的餐饮业处于变革时代。人们的消费越来越理智,从过去的大吃二喝过渡到吃好、吃健康上来。人们对上饭店吃饭已经习以为常,以前有钱人才下得起的馆子,现在寻常百姓也经常光顾。下馆子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,很普通。

由于经常去饭店吃饭,很多饭店的菜一些家庭主妇也开始会做,人们正在往美食家方面发展,一般的老百姓都能对熟悉的菜品说出个一二三来。

人们进店消费,越来越追求就餐体验。也就是说到饭店吃饭吃饱吃好已经是最基本诉求,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吃得放心、舒心、开心。

人们的消费和就餐理念发生了改变,促使饭店的管理和运营也在相应的发生改变。以便适应人们的需求,跟上时代的步伐,要不然落后不但挨打,还会被无情的淘汰。

最明显的例子是以前在一条街上只要开一家饭店,装修的只要不是太寒酸,饭菜说得过去,就算服务不是太好开业的时候都会有人进去吃饭,并且越是新开业的饭店吃饭的人越多。中国人都有凑热闹的心理,管他好吃不好吃呢,先进去吃一顿再说,毕竟是新开业,就当凑个热闹。

可是现在不行了,饭店满大街都是,你说吃啥吧,啥都有。想吃地方菜有家常菜馆,想吃川湘菜有川湘菜馆,想吃饺子有饺子馆,想吃火锅有火锅,想吃韩餐烤肉有韩餐烤肉,如果中餐吃腻了有西餐,日本料理,韩式料理,巴西烤肉,土耳其烧烤等等,只有你想不到的,没有人做不到的。

现在新开一家饭店,人们路过不是想进不进去吃一顿,而是看看是经营什么的,如果是自己喜欢的那口兴许会进去品尝一下,如果不是自己喜欢的也就是瞅瞅,连进都不进去,看一眼转身走了。

开饭店的门栏确实低,但是投资小见效快的时代已经过去了。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,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很快,甚至创造了世界性的奇迹,用三十年的时间做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五十年、八十年才走完的道路。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生活水平的提高拉到了消费的次增长,饭店、旅游行业的欣欣向荣就是很好的见证。

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,传统的餐饮模式必然会受到冲击,饭店的变革也是顺应时代潮流,是发展的需要,也是进步。

餐饮开始向多元化、规范化、标准化和专业化发展,这就给餐饮人提出一个新的课题,如何顺应时代潮流,让自己的餐厅生存下去。

有几种传统现象不存在了。

第一是一个师父带领几个徒弟小作坊操作行式的厨房不存在了,也就是说一个大师傅能捧火一家店的时代过去了。

第二是光达到菜品和服务合格已经不再盈利,客人开始追求深层次的消费服务和体验。

第三现在饭店员工的主力军是八零后,用管理七零后的方法已经不行了。八零后更开放,更有个性,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,行为上和七零后大不相同,他们那离职不当回事,更多的时候是按着自己的心情来工作。

这一点是最主要的,当一个饭店什么都准备好之后,如果没人干活是件很尴尬很可悲的事。饭店用人荒是家家都存在的普遍问题,不管是老板还是管理人员,都在为缺人而发愁。

八零后是个特殊的群体,个性化太强,不管在厨房还是在前台,不喜欢被人说,稍有不如意就不干了。以前,像老谭和王刚他们这批人,在厨房师傅是爷爷,当小弟的是孙子,师傅的话就是圣旨,敢不听的话轻则是一顿训斥,重则直接开除。对师傅毕恭毕敬,唯恐师傅生气自己工作不保。

现在全都反过来了,小弟是爷爷,师傅是孙子,唯恐那句话说过头小弟一撅屁股走人,不伺候了。找个小弟比找师傅都难,哪家饭店一说招厨师,报名的有的是,扒拉着用。一说招小弟,等着吧,一时半会儿招不上来。现在的小弟得哄着干活,就这样还唯恐不开心不愿意干呢。

前台也是如此,现在十八、九,二十来岁的小姑娘比小小子难管,更不让人说,迟到是家常便饭,看着来气说两句,脾气好的,稍微懂事一些的好些,能够虚心接受批评,要是不懂事的直接顶撞,有时候一来劲直接走人,不干了。家家饭店都缺服务员,不在你这干到别人家照样上班,根本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。

还有就是现在的小姑娘开放,追求个性自由,拿搞对象根本不当回事,出去开房也属正常。有时候前面的服务员不干走了,能带走后厨的一个小小子,一问才知道人家俩人搞对象呢。

在滨海的时候,老谭和一些饭店管理人员就探讨过这事,一致认为,今后餐饮业的竞争,不再是核心技术,而是人和团队的竞争,谁家拥有了稳定的员工队伍就解决了人的问题,谁家打造了优秀的团队就有了企业文化,这样的企业才有竞争力,才能持续的发展下去。

提出这个观点的时候青花阁的掌舵人并不认可,认为老谭在打造自己的小团队,在拉帮结派,于是就有了下岗这回事。

可是事实证明老谭说的是对的。现在餐饮业所面临的的问题就是这样,很多老板已经认识到了这点,于是开始通过学习培训来给自己充电,让自己先厉害起来。

任何一个企业的变革都是从带头人开始的,也就是老板。如果老板的思维不改变,企业将不会改变。

很多国学班、总裁班、老板训练营以及各种培训机构开始发展起来,以前一说培训感觉都是大企业、机关厂矿、教育部门的事,跟饭店没啥关系。很多老板认为自己就是开个饭店,把服务做好,饭菜做好就行了,还学什么习?

很多老板都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进培训班听老师讲课的,当听完之后发现确实是这么回事,应该好好学习学习。

饭店把饭菜做好了,服务做好了这只是最基本的工作,把这些做好之后还需要知道什么是雇人、用人、留人,老板应该有什么样的格局,怎么样当老板,如何赚钱,赚钱之前学会如何分钱。在老师的讲解下,知道了老板是干什么的,同时知道了一家企业最初的竞争是技术,然后是人才,到最后一定是文化。

很多饭店老板通过学习都有了进步,大体上明白一件事,自己是做餐饮的,客人来饭店消费,不再是吃饭那么简单。还有就餐体验,还有文化感受。同时理解了美食的真正含义,不但是“食”,还要“美”。

如果把饭店只是当成一个生意来做,它的生命力不会太长。中国饭店的平均寿命是三点二年,五年以上的饭店占百分之八十,十年以上的饭店占百分之十,三十年以上的占百分之五,百年以上的饭店不到百分之一。

这是摆在所有餐饮人面前的一个现状。中国是世界美食大国,中华美食源远流长溢满中外,但是百年老店却很少,远远没有我们的邻居日本多。并且世界级御厨也仅仅只有三位,能够在世界各地开分店的餐厅寥寥无几。

为什么?都是钱在作怪。

开饭店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快速收回成本,收回成本之后想的是如何赚钱,只要赚钱就行,往往忽略了管理和发展。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,饭店开业火一年,第二年平淡,第三年开始走下坡路。走下坡路的时候老板想到的不是如何整改,而是把饭店兑出去,再重新开一家。

重新开的饭店走的还是以前的老路,这时候发现饭店开业之后不像之前那样顾客盈门,生意惨淡,已别说赚钱了,收回成本都是回事。突然意识到饭店不是这么玩的,以前开门营业就有客人进来消费的时代已经过去了。

徐总在朋友的推荐下,报名了国学班和总裁商学院。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进步不少,感觉自己的心胸开阔了,格局渐渐打开,当老板的思维发生了大的改变,认识到以前的管理方法已经落伍了,不但落伍,并且是死路一条。

现在不是能人管理的时代了,而是团队合作共创共赢的时代,老板和员工之间不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,而是合作,或者说是和老师讲的那样,是合伙人。再把自己当成高高在上的老板已经不行了,充其量是个投资人。自己拿钱投资一个饭店,把一些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,做一件大伙都喜欢做的事,共同创造财富。

这些变化是潜移默化的,也是令人欣喜的。

在学习班还认识了不少做饭店的老板,没事和他们沟通,在沟通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学晚了,有很多老板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学,不但自己学,还把店里的经理、厨师长、部长、分店管理人员带过来一起学。他们说自己学完了是成长了,但是回去之后不能教手底下的高管,叫自己当老板行,当老师不行。同时意识到这样的课程高管们学习之后能够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去,这样对饭店的管理和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——培养了管理人员,管理还上去了,最显著的效果是员工的团队氛围有了,工作态度有了改变,营业额提升了。

徐总在想,自己通过学习受益匪浅,进步很大,也得和人家似的叫店里的管理人员来学学,他们进步了员工才能进步,饭店才能发展起来。

想到让饭店的管理人员来学习的时候,同时想到了学习费用。一个阶段的学习十节课,每周的周二上课,一个半月的时间,一个人是一千八,前台和后厨现在是八个人,那就是一万四千四,不小的数字。不知道别的饭店管理人员来学习是自己掏钱还是老板掏钱,他想问一问。

省城著名火锅店的王老板就是带着自己的管理团队来学习的,徐总来到王总跟前儿,先是和人家闲聊几句。在王总面前他还不算大老板,王总现在拥有十二家花园式火锅店体验店,做得非常好,每个月的营业额在六百万,是业内的领军人物。

王总说:“我听说三台子开了家大型农家院,和那家老院子有一拼,有时间过去坐坐。”

徐总说:“老大哥过去一定热烈欢迎。”

王总问:“感觉怎么样?是不是收获挺大?”

“收获挺大。”徐总点点头,然后问:“王哥,我看你是带管理人员来的,他们都是自己交学费学习?”

王总马上听出徐总的意思,笑笑说:“老弟,让咱们花钱还不愿意来呢,他们能舍得花那钱?但是咱们学完了不能亲自去管,到时候还得叫他们管。给他们投点资值过,以前咱们都把钱花瞎了,净投资脖子以下的地方了,呵呵,给脖子以上的地方都投点没毛病,还有就是管理人员是给咱们赚钱的,给他们多投点更没毛病,他们厉害了咱们就赚钱了,也省心了。”

“今天来得是第二批,第一批都学完了。现在我几乎不怎么参与管理,每个月把任务分配下去就行,剩下的就是检查,看报表,再不就是学习,我看你也报国学班了,国学学学行,咱们脑袋里缺东西,尤其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。”

听王总说完徐总有些触动,心说是呀,这长时间白学了,格局还没打开,咋还省思叫管理人员自己交学费呢,这点学费自己还能交得起。

在心里开始计算起饭店的管理人员来。前台经理张丽是个人才,她叫来的李爽也行,这两个人做工作没毛病,绝对有培养价值。还有三楼管包房的胡静,跟自己干五年了,没结婚的时候就跟着自己,虽然管理上欠缺点,但忠诚,对饭店没二心,培养一下是自己的人。

办公室张娟也可以,培养一下,让她管人事和行政。

厨房王刚是必须得培养的,他最应该学习。其实早就应该叫他学习,现在都有点晚了,当初也没意识到这点,要是刚开始的时候就叫他出来学习,现在也不用找厨师长了。

厨房里的老人还有李旭和王淑兰,一个副厨一个面点老大,都跟自己干多少年了,他俩得培养一下。都是能跟着自己干长的人,重点培养,这是自己人。

凉菜老大周宏友和砧板老大袁华,刚来没到三个月,先考察一下,半年之后如果还在这工作,也给他俩培训一下。

老谭,确实是个人才,感觉他说的和老师讲的差不多,有些道理说的比老师还透彻,应该不用培训。另外他才来,工作刚刚开展,能不能干长还两说着。看样能力确实有,就看他能不能和王刚合作到一起吧。

王刚看着耿直、憨厚,挺实诚,也聪明着呢。现在厨房都是他找的人,在厨房可以说是一手遮天,有时候我这个当老板的说句话都不好使。他那点小心眼儿瞒不住人,想把厨房把持在自己手里,不叫别人插手,怕把他挤兑走了。

这样的心胸太狭小,每格局,得叫他好好学学,不行给他也报个国学班,学学国学,让古人的智慧能和豁达教育教育他。

看样老谭把他拿住,这小子就那样,只要把他拿住,叫他从心里佩服,那他就会听你的,唯你马首是瞻。

老谭应该能行,他要是整不了王刚那这个厨师长就别当了。

徐总心里盘算着,其实他也是有点整不了王刚,碍着多少年哥们面子,不能不用。

阅读厨子的平淡生活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(www.rexuexiaoshuo.com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

其他热门小说

厨子的平淡生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