虽然崇祯不知道灾情已经严重到什么地步,但是他还是照常采取了一些救灾的常规措施,比如号召地方大户赈济灾民。
但由于没有实质上的钱粮帮助,这些措施的效果约等于零,朝廷不救济,地方更是没办法,只能看着灾情进一步恶化,毕竟地方的府库里空的都可以跑马了。
虽然朝廷没钱赈灾,百姓饱受天灾折磨,但是地方的士大夫地主,还有藩王们的生活却没有太大的影响,该吃吃该喝喝,就天气热点而已。
其实只要他们响应崇祯的号召拿出部分余粮,甚至用剩饭都可以救活不少饥民,但是他们就是不救,把剩菜喂狗都不给灾民。
在他们眼里外面那些饥民压根就不是自己的同胞,只是一群贱民,泥腿子,他们死活完全无法影响他们大嚼。
当然也有小部分有良知的士绅愿意救民,但是数量太少了,甚至都可以忽略不计了,他们的力量在这场大灾前面根本就不够看。
相比于士绅的冷漠,大多数地方官员是想救灾的,不管是出于为官的责任,还是政绩,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。
尽管他们知道打了大户就能救活灾民,但是他们不能,他们是朝廷命官,而且自身本来就是士大夫阶级的人。
要是他们敢打大户,这就不是那个“士绅优待”的大明朝,别说文官不敢,就是那些手里有兵的武官也不敢打大户,只能求着这些大户资助军资。
大明朝建立这么多年,也就出了一个海瑞海刚峰敢为了百姓明车明马的得罪士绅,从他们身上割肉救济百姓。
所以大明亡的一点都不冤,不管它得国再正,它也是封建王朝,统治者也只会把百姓当作家奴和私人财产,只想奴役百姓满足自己的私欲,而不是把百姓当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同胞。
相比于大明朝廷对于灾情的无动于衷,远东殖民地总督府就开始采取大动作,准备救灾了。
当然不是直接到灾区去救灾,毕竟山东离重灾区陕甘地区还隔着大片的明占区,就算你打着救灾的旗号人家也不会让你过去。
一个害怕你“明修栈道,暗度陈仓”或者“假道伐虢”,打着救灾的旗号发起军事行动。
大明和澳宋现在的关系是完全敌对,双方毫无信任感,不管对方说什么做什么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防备,更别说借路给你救灾了。
二就是封建王朝的运转逻辑和近现代政府的运转逻辑不一样,这些封建统治者是无法相信敌国会无条件的援助自己的子民,也不懂什么叫“人道主义”。
而且封建王朝为了巩固统治讲究的就是一个“恩出于上”,“雷霆雨露,皆是君恩”,所有的救济都是统治阶级的“恩情”,也只有最高统治者才有施恩于民的权力。
其他人在没有皇命的情况下敢开仓放粮赈济灾民那叫作“邀买民心,意图不轨”。
特别是受朝廷节制的官员,敢私下放粮可是重罪,毕竟你都表现完了,让那个高在上的皇帝把面子往哪里搁?
遇上好一点的君主为了名声还可能给你奖赏或者“罚酒三杯”这件事就算过去了,要是遇上权力欲望大于天的君主丢官去职都是轻的。
所以“恶意救灾”这种抽象的东西真的在封建王朝存在。
你说封建统治者在自己不允许的情况下,连自己人救灾都是犯罪,更别说澳宋人了。
就算崇祯会读心术知道澳宋人单纯想救灾救人不是想偷袭,也不会让澳宋人去救灾,让你澳宋人把人都救了,吃了你的粮这些百姓还会忠于大明忠于他崇祯吗?
不忠于大明和崇祯的百姓在他眼里连家奴都不是,而是叛民,是威胁大明统治的不稳定因素。
崇祯吊死前喊的:“勿伤我百姓一人”是指的忠于他的汉人,可不是因为饥寒交迫而起义的农民义军或者跟着清军的汉人。
而且南明在清军入关后可还跟清军联合起来打顺军呢,可不管什么鞑子不鞑子的,异族同族的,什么“华夷之辨”通通都不讲了。
所以在封建统治者眼里可没有民族的概念,只有阶级的概念。
所以就算让这些百姓活活饿死崇祯都不会让他们受澳宋人的恩惠,不然以后这些人跟着澳宋人一起打大明怎么办?
饿死了算统治损耗,让澳宋人救了就算资敌,只要是个有智商的统治者都知道怎么选。
至于直接打过去救灾,在军事上完全可以实现,但是在政治上行不通。
首先那是灾区,本身就非常混乱,你动用军队打过去是嫌灾区还不够乱,人死的不够多要去加把火?
其次远东殖民地没有治理那么大土地的行政力量,就算普通安定省份都嫌过度扩张高,更别说是乱的不行的灾区了。
就澳宋这点人进去都不够填的,山东遭的灾算轻的了都让那些官员忙了好一阵,更别说土地面积更大受灾更严重的灾区,你杀了那些官员都做不到。
当初俞化龙只扩张三个府,不是因为打不动,而是为了先远离内陆的“泥潭”省份,怕消化不了然后出乱子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所以远东殖民地能做的只能是在山东等灾民过来再实施救济,而且这样是面对一批批灾民,而不是一次性面对所有灾民,降低负荷。
当然也不是干等,肯定要采取各种措施吸引流民往山东跑。
刘志伟早有布局,他早就在灾区布置了大量情报人员,平时这些情报人员只是普通的搜集情报。
当旱灾来了以后,他们就会在灾民中大肆宣传山东有很多粮食,而且澳宋人愿意赈济灾民,然后形成舆论,让这些消息流传到大部分灾民耳中。
这些无家可归又饥肠辘辘的灾民自然会自发的往山东方向移动。
而且考虑到路途太远会有不少灾民撑不住,所以许多由澳宋人资助的“富商”会打着“响应陛下号召,为国分忧的”的旗号在路上施粥。
不管那些地方官员是否知道这些商人背后是澳宋人,大多数官员都不会管,因为有人救灾本来就是好事。
只要不明明晃晃打着澳宋的旗号闹的满城皆知惊动崇祯,他们就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毕竟灾情好润色,这种里通外国的事就不好润色了。
有了饭吃至少灾民不会造反了,而且以后这天下还说不定就是澳宋人来统治呢,留个人情以后好见面。
所以同为统治阶级,皇帝和下面的官吏,大官和小官,京官和地方官的利益也不是完全一致的,有些时候甚至是敌对的。
不过面对海量的灾民肯定无法面面俱到,但已经算是尽力了。
喜欢17世纪风起澳宋。
阅读17世纪风起澳宋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(www.rexuexiaoshuo.c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