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5章 周喆直
2018年1月3日。科技大学致远楼9楼902会议室内。
太阳氦闪研究小组专家刘欣组织各行专家和学生,开启“流浪地球”计划可行性分析的会议。
“小周啊,模型你看了吗?有什么想法?”
会议结束后,刘欣坐在讲台前,跟各个专家一一道别,随后向身旁26岁的博士研究生周喆直递去相应资料。
资料上赫然写着“流浪地球”可行性分析、“流浪地球”工质重聚变发动机模型、“行星发动机”整体结构模型等超越时代的标题。
身材瘦削的周喆直接过文件夹,细细地翻阅,看着每一个公式、每一个文字。
良久,周喆直终于看完了报告的大体内容,他放下手中的文件夹,但是没有说话。
“怎么样?你认为这个计划可行吗?”
刘欣把报告书拿过来,小心翼翼地放在自己的文件包里,询问着站在身前年轻的博士生。
“刘老师,我很迷茫,我很害怕。我1992年出生,经历了人类黄金发展阶段的尾声,但是面对太阳氦闪,我不知道未来的路该怎么走。”
年轻的周喆直低下头,看着脚尖。
“那你觉得……我们应该建造宇宙飞船?还是该建造地下基地?”
刘欣推了推眼镜,轻声地问周喆直。他知道自己应该是等不到人类面对太阳氦闪的那天了,但是他知道自己应该为后代做点什么。
他知道自己应该为后世留下点什么……不论是来自理性头脑的救世办法,还是来自最困难时代延续至今的精神品质。
“我……我不知道。”
周喆直摇摇头。
“小周啊,你家乡在哪?”
“S省济市。”
“那你的家乡有没有什么值得你留恋的东西?美食?或者景色?”
“我15岁就离开老家了。我只记得,我家院子后面有一片荒草地,我经常带着我家阿猫阿狗去上面打滚。那个时候天很蓝,有一棵桃花树长在草地边上帮我遮太阳。”
周喆直回忆道,舔着嘴唇,思绪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从前。
刘欣笑了笑,从包里面掏出了什么。
“这是1990年,旅行者1号在太空中拍摄到的地球的照片,”刘欣最后拿出一张彩色打印纸,上面印着一张图片,“这小小的白点,就是我们所拥有的一切。”
“老师,这……地球只是一个小点呐。”
周喆直拿过照片,仔细地辨别。
“一切的一切,都在这个小点上。如此浩渺无边的宇宙呐,茫茫黑暗里,我们所有人都在这个小点上。我们的一切喜怒哀乐,我们的一切生老病死、人际关系、忧愁憎恶,都在这个小点上。而一百年后,无边烈焰将吞没这个小点。”
刘欣说道。
“她是人类的根。
如果我们用行星发动机将她带到新家园。2千多年后,蓝天重现,鲜花挂满枝头,传承着我们思想的孩子们,奔跑在你所说的草坪上,带着宠物,快乐恣意,某棵树上说不定还有你留下的痕迹。”
“小周,你知道吗?你明白这其中的意义吗?”
周喆直听着刘欣的话,眼神慢慢地聚焦起来了。他看着那个小点,忽然想起来叶落归根这个词。
“所以,我们要在太阳氦闪下活下来,更要保存住这个孕育我们的家园。”
周喆直喃喃道。
“小周,你要相信每个人活着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。我的意义就是为人类留下这么个模型……而你活着的意义……我觉得应该是接过我的接力棒,将这一切讲述给后代听。”
刘欣说道。
“老师,我明白了,我会接过这个棒子,一点点地执行这一切,将您的理念,将我们的思想,传承给子孙后代,为我们的后世保留这美好的地球。”
周喆直终于抬起了头,眼神灼灼地看着眼前的刘欣。
“我已经没有多少年份可活了,小周,但我相信你能够带领大家走向新家园。万事开头难,地球的流浪在第一步是最举步维艰的。
小周,你要记住,这条路没有回头,我们已经被历史裹携着前进了。我相信你们,无论虚实,不计存亡。这条路,没有选择,唯有责任!”
………
“无论虚实,不计存亡。没有选择,唯有责任。”
2037年,华城科学院新大楼30层。
周喆直反复默念着19年前自己导师刘欣对他说的话,沉思着,坐在落地窗前,望着马路上车来车往。
他身旁的电脑正在慢慢暗下去,桌子上的A4纸上面写着一些复杂的流程图,他的笔慢慢地在桌面上滚动,最后“啪嗒”一声,落在了地面。
身后天花板上的监控头跳动着红色的光点,那红光就像是一只恐怖的眼睛,注视着一切。
“小陈。”
周喆直站了起来,朝着门外的小陈伸了伸手。
“周老师,有什么事要我帮您?”
“最近新大楼附近的安保状况怎么样?”
周喆直背着双手,面朝着落地窗,声音稳重但是又沙哑。
“周老师,您的意思是?”
小陈把笔拿了过来,准备记下周喆直的吩咐。
“帮我跟上面申请一些靠谱一点的安保人员和设备,最近可能有人会来拜访我。我虽然不怕,但是还是要防备一下。”
“您是说,最近会有人……”
小陈脸色一变,听出了周喆直的画外音。
“您知道是谁吗?”
“不知道。但是我觉得我应该有机会,亲自和他沟通沟通。”
周喆直笑了笑,叹了口气:“移山计划的第一批行星发动机的建造还有2年左右完工,但是这个世界也正在慢慢地风起云涌啊。”
………
2037年。科技大学致远楼9楼902会议室。
周晓峰坐在中央,终于听完了所有学生的汇报。
学生们的进度和他了解得差不多,关于550系列,一切都还处在起步阶段,最快也要一年才能最终研发。
而数字生命计划的前身“生命备份”工程目前还处在记忆、思维方式备份的初期,课题组技术不行,还得靠科学院和印度生信实验室帮衬。
“接下来,我把我们课题组的方向分为3类,第一组,17人,全力开发550系列。第二组,8人,分为2个小组,1小组对接印度生信,2小组与研究院合作全力攻克生命备份工程。第三组,3人,研究我的芯片。”
“另外,小孟记一下,从此以后,我们课题组对于生命备份工程的称呼正式更改为数字生命计划,研究内容从记忆、思维的复制,扩充人脑意识探究部分。以后文献都要这么写。”
阅读万界小电视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(www.rexuexiaoshuo.c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