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崇祯大明:我朱由检绝不上吊》

第六十三章 西方的技术

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

第63章 西方的技术

孙承宗正色道:“臣希望陛下能让礼卿兄担任登莱巡抚一职,将来若想收复辽东,海上力量不可或缺”

朱由检听后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,随即又看向一旁的袁可立,轻声问道:“不知礼卿先生可愿再次担任这登莱巡抚一职,也能配合孙督师更好的收复辽东”

就这事儿而言,其实不用孙承宗说,朱由检自己也是这样想的。

光是一个孙承宗执掌辽东的话,确实是要差上一点儿。

孙承宗与袁可立是很好的搭档,从后来柳河之役的失败来看,袁可立的离任对孙承宗的军事行动有着很大的影响。

从战争结果看,袁可立的实战能力似乎更强,在登莱缺粮少援的弱势状态下,竟然能在数月内组合优势兵力纵横海上,战线绵延上千里,调度两镇兵马多次奇兵突袭,以反间计策反建奴女婿刘爱塔,连克金、复、盖三卫及旅顺、红嘴、望海、永宁等多堡要地,使建奴数年间蜷缩一隅无以西窥。

袁可立离任不久,孙承宗也因为柳河之败而被迫下台了。

所以若是能配上登莱巡抚袁可立的话,那确实是再好不过了。

不过这也得袁可立自己愿意不是。

一时间,文华殿的目光都朝着袁可立看去。

朱由检还提醒道:“礼卿先生呐,这毛文龙的行动还是得有你的指挥才行呀,不然朕始终不太放心”

这一刻,袁可立也不再犹豫,当即拱手道:“回禀陛下,臣愿担此重任”

“好啊!”

朱由检笑道:“今后这辽东之事就尽交由你们二老手中了,朕心甚慰”

他看着这两人的身子骨都还算硬朗,活个十年八年的没有一点儿问题。

就算是后来到了崇祯年间,孙承宗也是因为城破自刎而死,袁可立则是因为孔有德的兵变才导致郁郁而终,都不算是寿终正寝。

朱由检相信,在这二人的配合之下,建奴肯定是坚持不了这么长的时间的。

他想到这里不禁暗叹一口气,现在看来的话,其实辽东的那些建奴根本就不算什么,草原上的那些蒙古部落也不算什么。

真正最大的危机其实就来自于大明内部,一个个文臣武将的,究竟又有几人是真正为朝廷着想的呢。

几乎所有人都不是想着捞钱就是想着掌权,掌权就为捞钱,如此下去,大明焉有不亡之理。

但话又说回来,崇祯皇帝或者是他朱由检,那运气也是真的差,就感觉好像什么不好的事情都让他给赶上了。

天灾、人祸、外敌那是样样都不缺,而朝廷内部也是腐朽不堪,几乎所有人永远都在看兜里有多少钱,而不管国库有多空旷。

这样的风气,要不得。

等有空了,得好好研究研究洪武时期是如此惩治贪官污吏的,这有用的东西就得多学习学习才是。

朱由检随即看向一旁的徐应元轻声说道:“徐大伴,为二位大人拟旨吧”

“孙承宗任蓟辽督师,袁可立任登莱巡抚,还有那王之臣也不要忘了,就让他先当着辽东巡抚吧”

“是,陛下”

.......

.......

待孙承宗袁可立二人离开以后。

朱由检也算是长舒了一口气,这辽东之事总算是有些盼头了。

还记得在崇祯元年的五月,辽东又发生了锦杏之战,这一仗明军大败,先后放弃了锦州、杏山、塔山、右屯等地。

王之臣这货确实不能重用,一天天净想着自己的仕途了,为人还油得不行。

等找到合适的人选后,把他的巡抚也给换了,他才是真正应该去养老的人。

刚才孙承宗袁可立二人在离开之前,又对钱粮等事商议了许久。

实际上就只需要提供银子就可以了,粮食他们能自己从南方买,因为他们自己就有方便的水路可以走。

至于火器他们辽东也能自己制造,按照他们的说法就是,京城兵杖局制造出来的武器他们用着不太习惯,不如自己制造来的强,又趁手又方便的多好。

反正之前基本也都是这个模式,就算是有京城送过去的武器,在送达辽东以后他们也会加以改造的。

这让朱由检感觉很不舒坦,什么叫兵杖局制造出来的武器他们用着不太习惯?

合着就是京城的兵杖局太垃圾了呗,这怎么能行呢,你辽东的军队能自己造,那我京营的兵又该怎么办呢。

于是朱由检就开始琢磨着改进兵杖局的事情,一瞬间,他的脑海中就冒出了一个人来。

他也是后来成为崇祯皇帝老师的人,名为徐光启。

这徐光启在朱由检的眼中几乎就是全才,什么种地、火器、天文、地理、水利等方面几乎是样样精通,而且他还对军务一事也是相当的了解。

就连天启年间引进的第一门红夷大炮,也是他领头来牵的线。

但很遗憾的是,他的年纪跟袁可立一般大,可他的身子骨却没有那么硬朗。

当时已经是次辅的他,每日的工作可谓是非常的繁重。

用‘每日入值,手不停挥,百尔焦劳,归寓夜中,篝灯详绎,理其大纲,订其细节’来形容,便是他当时生活的写照。

无他,能者多劳,因为他的全能,就好像什么事儿都能做一样,在加上他忠贞为国的信念,以至于什么事儿他都抗到了自己的肩上。

于是在崇祯五年底,他就病倒了,次年,病逝,终年72岁,谥文定。

这不成,朱由检连忙摇了摇头。

虽说这徐光启能活到这个岁数已经是老天爷眷顾了,比大明朱家最年长的太祖皇帝还多活了一年。

可是他的各方面能力实在是太重要了。

朱由检还记得当初,徐光启曾建议过崇祯皇帝要大量的引进西方技术,可是当时的崇祯皇帝都已经被其他琐事而烦恼得不行了,那儿还有空来搞这些事情呢。

现在看来,从西方引进技术确实是很有必要的事情。

只是....我泱泱大明王朝,竟然沦落到要引进西方诸夷的技术,这怎么想怎么都感觉心里头不是个滋味儿。

可事实是,西方那边流传过来的火器确实是要厉害一些。

就拿引进的红夷大炮来说,此火炮已经多次打败了建奴,完全证明了其价值。

朱由检如此想着,走下台阶,在殿堂中来来回回的挪动个不停。

技术要引进不错,但同时也要改进才行,决不能让大明的火器弱于西方诸夷。

先引进后改进,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。

至于这么改进的问题,先引进回来再说。

要引进新技术,就得先将徐光启找来,依旧由他来带头的话就会容易许多。

后来在崇祯时期,徐光启的主要工作就是改天文历法。

因为崇祯二年时有一次日食,用徐光启的西法推算,要比钦天监计算得更为周密,故而朝廷下定决心要改历法,便由徐光启主持。

历法就先不改了,反正当前的历法也能将就用着,这日食早一天晚一天的又能咋的。

等他来了以后,就让他全身心的去搞火器,这是当前急需要用的东西,除了火器以外其他什么都不管,必须得为他的身体着想,万一又累坏了怎么办。

朱由检还记得在崇祯十一年还是十二年的时候,就出现过西方诸夷攻打大明疆土的情况,好像是叫什么牙来着。

所以朱由检就在担心,万一以后有一天,西方诸夷大举攻来应该怎么办,所以火器方面绝不能再比他们做得差了。

他还就不相信了,西方诸夷能搞出来的东西,大明能搞不出来。

不就是钱吗,我朱由检有的是,内帑里还有近千万两在里面儿躺着呢

只要将钱砸进去,就不信出不了结果,若真出不了结果,那就全部砍了。

朱由检瞬时抬起头来,刚好走到殿堂中央,看向徐应元说道:“徐大伴,立刻派人到松江府上海县找一个人入京”

“他名叫徐光启,曾经做过詹事府少詹事和河南道监察御史,在当地都很有名”

是的,如今徐光启也在家养老。

同样的,他也是在天启年间,被魏忠贤给搞回了家的。

话说这魏忠贤还真是有本事呀,把有本事的人全给搞回家了。

......

......

司礼监,内直房。

这里是经管文书的地方。

朱由检此时就坐在刘若愚的对面。

这粮票的事情刘若愚都计划这么久了,应当是有一些成果才对。

当时选择搞试点的地方是在登州府,刚巧如今袁可立也来了,到时他们可以一起启程,所以朱由检便想着来这里探探底,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。

“怎么样了,刘公公,这粮票的事情章程可都计划好了?”

刘若愚不紧不慢的掏出一本册子来,很显然,这本册子里应该就是他这段时间以来苦心专研的成果。

朱由检一边儿翻看着,刘若愚就在一旁大致解释着:

“陛下,奴婢根据宝钞失败的经验来看,这粮票一事最重要的便是,要拥有足够的存粮”

“至少我们印发出去多少粮票,那么我们的官仓内就得拥有多少粮食才行,只要让百姓们知道,手持粮票就能随时随地的在官仓换得粮食,那么粮票才有流通下去的可能性”

“只要流通的粮票形成了规模,自然就可以当钱来用了”

朱由检看着仔细的观阅着册子,略有所思的点头道:“继续说下去”

“是,陛下”

刘若愚略一拱手,继续说道:“若只是在登州搞试点的话,那么就只需要在当地建立足够数量的粮仓即可,同时在配合朝廷的一些措施,比如俸禄或工程拨款等,皆用粮票发下去”

“刚开始的时候,拿到粮票的人一定会迫不及待的跑去粮仓换粮,看似是没什么用处”

“但只要时间一长,这信任建立起来以后,百姓们在不太缺粮的情况下,很可能就不会立即换成粮食了,如此也就流通开来了”

“等等...”

朱由检顿时眉头一皱,当即问道:“你刚刚说,若只是在登州搞试点,这是什么意思,难道试点跟全国推广还有什么不同吗”

“是的,陛下”

刘若愚点点头道:“臣仔细想过了,若用粮票来当钱用的话,终究只能是权益之计,其实不适合在全国推广开来,这其中涉及到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,光是运输方面的消耗就是一个极大的数目”

朱由检不由问道:“所以你计划了这么久,就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来吗?”

“不是的陛下”

刘若愚说着将朱由检手中的册子拿回,又重新拿了一本册子放在朱由检的手中。

朱由检定睛一看,只见册子的第一页上写着两个大字,银行。

刘若愚解释道:“陛下,这银行的设想最早是从西方传来的,而这也是奴婢在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得知的此事,所以奴婢这些日子以来,一直都在研究这银行的事情”

“奴婢认为,只有将银行建立起来,才有印发纸钱的可能”

西方传来的?

怎么又是西方传来的,合着什么好东西都是从西方传过来的吗?

眼看着朱由检的脸色不太好看,刘若愚连忙说道:“陛下,这银行之事奴婢已经想过了,只要咱们朝廷有多少银子,咱们就印发多少银票,那么这银票就一定不会出现变成废纸的情况了”

“只要将此政策执行过一段时间以后,等百姓们足够信任银票以后,到时朝廷才能超发,但是也不能超发得太多”

“其中具体制度与措施,奴婢都已经记录在这本册子上了,还请陛下过目”

朱由检不禁深吸一口气,悠悠说道:“你早将这银行之计拿出来不就完了吗,害得朕又多看了一些没用的东西”

刘若愚摸着后脑勺憨憨笑道:“陛下,奴婢不也想着需要有一个过渡吗,其实粮票和银票都是一个道理,这个道理就是必须要有足够的库存才行”

“如曾经洪武时期和永乐时期,光是印宝钞,又不让人换现银,这焉有信任可言呢,这没有信任的东西自然也就不值钱了”

“奴婢保守估计,这建立银票信任的事情,至少也得三到五年的时间才行,也就是说三到五年内,朝廷最好都不要超发银票”

“只要过了这段信任时间,朝廷才可以逐年逐步的超发,直到完全顶替现银,这个过程恐怕需要十几二十年的时间才行,在此期间,银行都必须保障能够随时为百姓们兑换现银”

“等这十几二十年的时间一个,这时的百姓们也该习惯使用银票了,银行到时在原则上就可以不进行现银的兑换了”

朱由检沉默的翻看着手中的册子,久久不曾言语。

阅读崇祯大明:我朱由检绝不上吊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(www.rexuexiaoshuo.com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

其他热门小说

崇祯大明:我朱由检绝不上吊